搜索
中国精英文艺网
传播精英文化 铸就高端品牌
新闻看点
 新华社北京1月31日电 2月1日出版的第3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全面从严治党探索出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  文章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刹住了一些多年未刹住的歪风邪气,解决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顽瘴痼疾,清除了党、国家、军...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新时代新征程的各项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就文化领域而言,要求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这一重要论断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丰富的内在逻辑和鲜明的现实指向。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构成中国百年文艺演进的历史主线。19世纪末20世纪初,封建制度瓦解、西学东渐,...
中新社北京1月27日电 (徐婧)记者27日从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今年春节假期,北京接待游客总数712.8万人次,同比增长6.2%,恢复至2019年的88%;旅游总收入74.6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57.6%,恢复至2019年的91%;人均消费1047元,同比增长48.4%,较2019年增长4%。  春节假期(1月21日至27日),北京游客接待量排名前十的景区(地区)是王府井、前门...
文坛要闻
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进新征程中国作协召开工作会议 张宏森作动员部署中国作协召开工作会议1月30日,中国作协召开工作会议,听取各单位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基层党组织书记关于2022年度工作和党建情况以及2023年度工作计划的汇报。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张宏森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处李敬泽、吴义勤、陈彦、邱华栋、施战军、邓凯等同志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胡邦胜主持。中国作协党...
2023-02-01
2023中国文化传承与发展高峰论坛暨北京颁奖会议成功举办(中国作家文学联盟报道)为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播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向世界展示高雅、文明、和谐的中华文化,由中华作家网、国际文艺网、北京华夏永兴文化院、中国书画文化网、北京华夏天承书画院、华夏文化艺术网等多家在京机构、媒体主办2023中国文化传承与发展高峰论坛暨北京颁奖会议4月19日在首都北京国家级影视剧制作基地北京星光影视园隆重举行...
2023-04-26
各省新闻
作家路遥
作家路遥
路遥(1949年12月2日 [1]   —1992年11月17日),男,本名王卫国,出生于陕北榆林清涧县,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平凡的世界》《人生》等。 曾任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党组成员、副主席。路遥1949年12月2日出生于陕西陕北山区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继续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1980年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后被改编为电影。1988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该小说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1991年,路遥因此而获得茅盾文学奖。 1992年11月17日上午,路遥因肝硬化腹水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2岁。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路遥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鼓舞亿万农村青年投身改革开放的优秀作家。   2019年9月23日,《平凡的世界》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2019年9月25日,路遥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
作家余华
作家余华
余华,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人,中国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委员会委员。1978年,高考落榜后进入卫生院当牙科医生。1983年,发表首部短篇小说《第一宿舍》。1987年,发表《十八岁出门远行》《四月三日事件》《一九八六年》等短篇小说,确立了先锋作家的地位;同年,赴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1990年,首部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出版。1992年,出版长篇小说《活着》 。1995年,创作的长篇小说《许三观卖血记》在《收获》杂志发表   。1998年,凭借小说《活着》获得意大利文学最高奖——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   。2003年,英文版《许三观卖血记》获美国巴恩斯·诺贝尔新发现图书奖   。2004年,被授予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5年至2006年,先后出版长篇小说《兄弟》的上下部,该书因极端现实主义的写作,曾在中国引起争议 。2008年5月,出版随笔集《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 ;10月,凭借小说《兄弟》获得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 。2013年,发表长篇小说《第七天》,并凭借该书获得第十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2015年,出版首部杂文集《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 。2018年1月,凭借小说《活着》获得作家出版社超级畅销奖;7月,出版杂文集《我只知道人是什么》 。2021年,出版八年来的首部长篇小说《文城》
诗人吉狄马加
诗人吉狄马加
吉狄马加(吉狄·略且·马加格拉)是彝族诗人,是中国当代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是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世界诗人。其诗歌已经被译成40多种文字,在几十个国家出版了90多种版本的翻译诗集。    [一]            吉狄马加于1961年6月23日出生于中国西南大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父母都属于彝族中人数最多的诺苏部族。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在彝族谚语中,诗歌被称为“语言中的盐巴”,一直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彝族的典籍、创世史诗、英雄故事、宗教仪轨、万物有灵的思想对吉狄马加的诗歌创作以及世界观产生了重要影响,而更为重要的是他最终将地方经验、民族经验有效地转化和提升为历史经验以及人类共通的经验。吉狄马加的写作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那时正值中国先锋诗歌运动如火如荼之际。他是早熟的优秀诗人,年仅26岁就凭借首部诗集《初恋的歌》(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获得中国诗歌最高奖——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届新诗(诗集)奖(1985—1986),“吉狄马加诗的最大特色是以现代的诗歌意识表现了本民族的心态和感情。他能够透过现代意识的观照, 从本民族的心态和感情中表现和发掘出一种纯朴健壮的美。无论是对生命、死亡还是对爱情、人生价值的判断等等 , 他都持一种坚定、乐观、超脱而又执着的态度。”(授奖词)当时与其一同获奖的还有“朦胧诗”(“今天”诗群)的代表诗人北岛。吉狄马加是20世纪80年代最早向“世界诗歌”打开眼界的中国“第三代”诗人的代表,美国的兰斯顿·休斯(Langston Hughes)、塞内加尔的莱奥波尔德·塞达·桑戈尔(Léopold Sédar Senghor)、法属殖民地马提尼克的埃梅·塞泽尔(Aime Cesaire)以及古巴的尼古拉斯·纪廉(Nicolás Guillén)等“亚文化”地带的诗人以及“黑人精神学说”最早成为吉狄马加的命运伙伴和灵魂朋友。“啊,黑色的梦想,就在我消失的时候请为我弹响悲哀和死亡之琴吧让吉狄马加这个痛苦而又沉重的名字在子夜时分也染上太阳神秘的色彩”(吉狄马加《黑色狂想曲》)以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 José de laConcordia García Márquez)为代表的拉丁美洲“爆炸文学”也对吉狄马加以及中国作家莫言、扎西达娃、阿来等产生了影响。正如他在《一种声音,我的创作谈》一诗中所写道的:“我写诗,是因为哥伦比亚有一个加西亚·马尔克斯 智利有一个巴勃罗·聂鲁达塞内加尔有一个桑戈尔墨西哥有一个奥克塔维奥·帕斯”。   [二]         吉狄马加是具有明确的写作方向、精神谱系和整体构架的总体性诗人。20世纪80年代之初,吉狄马加在诗歌中强调民族主体性和地方性知识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在早期的代表作《自画像》中他写道:“我是这片土地上用彝文写下的历史……我是一千次死去永远朝着左睡的男人”在这首诗中,他表达了强烈的民族身份认同感——“我—是—彝—人”,“我的身份是彝族人,我是一个彝族的精神文化的发言人。我们彝族是人类的一部分,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我是彝族人,就是说,我是人类的一员,我的亲族和历史是属于我们民族的。我的希望是,让所有人知道,在东方的中国,现在仍然有着继续生存下去的古老民族,基于其生活方式,在同样的场所不停地劳动,保护着其生活习惯,使用其语言书写独自的文字,同时,正在向其他民族,比如汉族或其他优秀的民族学习。”(吉狄马加《诗歌的停滞时代,颂扬诗歌》)彝语是吉狄马加的母语,而他坚持用汉语写作,两种语言之间形成了互补、对话关系,既平衡又具备张力,这在中国同时代诗人中是罕见的。我要寻找被埋葬的词它是一个山地民族通过母语,传授给子孙的那些最隐秘的符号——《被埋葬的词》吉狄马加关于自我意识、身份认同、民族文化、原型意象、属地性格的抒写独具思想魅力和诗性膂力,它们既是深情的颂词和赞歌,又是深沉独白和智性对话。他的写作带有民族志诗学的精神指向,“出生于大凉山的吉狄马加则为那个时代主体性的声音增添了一种源于历史深处的和声,他的诗歌回荡着《送魂经》的念诵声,回响着彝人的原始乐器口弦、马布、卡谢着尔的声音,在他的自我意识中回响着‘毕摩的声音’、诺苏人的‘黑色狂想曲’和‘部落的节奏’,闪动着‘群山的影子’‘苦荞麦’和‘故土的神灵’……在吉狄马加的青春时期,他在诗歌写作中创造出另一个自我,另一个声音,激荡起一个族群的历史共鸣。”(耿占春《返回吉勒布特的道路》)对于吉狄马加而言,诗歌从时间序列上构成了一个人的语言编年史和思想档案。在吉狄马加这里,民族、历史、真理得以最大化地揭示。这正是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意义上的“词与物”,是一个诗人试图再次激活传统和民族记忆的意志力体现。尤其是在现代性景观和全球化的境遇下,诗人的身份认同、精神依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诗人,是时候放弃你的名字,你的出生,和你的族裔了……”(圣-琼·佩斯《流亡》)所以,吉狄马加的“民族志”抒写具有强烈的追挽意味,也因此携带了与现代性进行对话的反思和启示意义,“希望能在世界范围内有所作为,保护自身民族文化记忆,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散播他们的传统和民族精神”(吉狄马加)。    [三]            吉狄马加认为一个作家文学标杆的制定要放在整个世界而不仅仅是中国,一个伟大作家要最终超越地域局限而具备广阔的人类视野。这印证了约瑟夫·布罗茨基所说的“诗歌是对人类记忆的表达”。吉狄马加的诗歌提供了共鸣的精神空间。委内瑞拉诗人何塞·曼努埃尔·布里塞尼奥·格雷罗深有同感,“吉狄马加对家乡的热爱,却神奇地拉近了我与梅里达的距离,这是委内瑞拉的山区,我在这里生活了多年”。美国著名诗人、汉学家梅丹理(Denis Mair)在翻译吉狄马加的《黑色狂想曲》的过程中“遭遇代表‘黑色之彝’心灵史的吉狄马加诗歌,我已经无法一一说明在翻译过程中的种种感动。这些诗歌渐次在我的脑海形成了一条情感的河流,在隐隐中推动着我,苦思冥想,找到契合彝人敏感性的修辞语域。”(《黑色狂想曲译者序》)吉狄马加是中国当代诗人“及物写作”和总体性写作的代表,民族身份、现实精神、社会关怀、历史意识、世界视野在他这里交汇,“属于世界文学的作品,尽管它们所讲述的世界完全是另一个陌生的世界,它依然还是意味深长的。”(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他一直持守诗人的语言良知和“诗性正义”。在此意义上,他的写作在现代性的全球化景观时代带有精神共同体和基座般的象征性,他的写作从彝族、地方出发而最终抵达整体世界和人类命运。尤其是系列长诗展现了他驾驭宏大题材的超强写作能力,其整体意识、精神谱系和世界视野在分化、碎片化的时代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和诗学启示性。吉狄马加是一个具有开放和包容精神的世界诗人,立陶宛诗人托马斯·温茨洛瓦认为吉狄马加是世界多元文化的杰出产物,“吉狄马加的诗歌能将整个人类联系起来,不断为我们关于世界的理解添加新的维度。”诗人、翻译家绿原也评价道:“最普通才是最特殊的,最平凡的才是最永久的,最民族的才是最国际的。吉狄马加不只属于彝族,也属于中华民族,属于全世界。他是用中国语写诗的人类代言人之一,因为他是真正的诗人。”(绿原《吉狄马加:一位真正的诗人》)    [四]           法国诗人雅克·达拉斯评价吉狄马加是一位具备行动力的诗人。2014年度南非姆基瓦人道主义奖首次颁给两位亚洲人,一位是巴勒斯坦首席谈判代表埃雷卡特,另一位是中国诗人吉狄马加。1995年,吉狄马加从四川调到北京工作,2006年至2014年在青海省工作(先后担任地方政府中负责文化、旅游和传播工作的官员),2015年调回中国作家协会任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鲁迅文学院院长。二十多年来,吉狄马加一直关注着诗歌与现实以及国际社会问题的关系。一方面,这体现为他充满反思意识、沉思品质的系列长诗《我,雪豹……》《裂开的星球》《迟到的挽歌》《大河》。《裂开的星球》揭示了席卷全世界的新冠疫情与个人、现实以及人类整体命运的内在关联。俄罗斯诗人维雅切斯拉夫·库普利扬诺夫认为这首长诗让他想到了伟大诗人海因里希·海涅(Heinrich Heine)的诗句“世界的裂隙穿过诗人的心脏”,“如今,地球这颗星球的裂变正穿过诗人吉狄马加的心脏,而他却希望以整颗心脏来消除这一裂变,疗治和修复我们的星球,缝合它的伤口。”(《世界的裂隙穿过诗人的心脏——论吉狄马加的长诗<裂开的星球>》)另一方面,吉狄马加积极推动诗歌进入公众社会,推动世界诗人之间的交流、共通。在与多国诗人的交往、交流中,他始终强调诗歌是“人类语言”,诗人仍然是今天社会的道德引领者,诗歌对于推动人类和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自2007年开始,吉狄马加先后创办青海湖国际诗歌节(首届邀请了34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位诗人参会)、青海国际诗人帐篷圆桌会议、达基沙洛国际诗人之家写作计划、凉山西昌邛海国际诗歌周、成都国际诗歌周、鲁迅文学院国际写作计划。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由于重要的国际影响力而被列为世界七大国际诗歌节之一。这些国际诗歌活动不仅传播了优秀的中国诗歌文化,而且推动了世界诗歌的深度对话和有效交流。正如中国诗人、翻译家树才所评价的:“汉语的语言已经扩展到了和其他语言相遇的空间,人也被带向另外一个视野。”吉狄马加立足于彝族词根而最终成为世界诗人。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在一首诗中向吉狄马加致敬:我们终日劳作的痛苦书写的书籍其中没有符号,没有音节词语在词语中繁衍
诗人余光中
诗人余光中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福建泉州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1947年毕业于南京青年会中学,入金陵大学外文系,1949年转厦门大学外文系,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The University of Iowa)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年任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并兼任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中文系主任二年。1985年,任台湾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被誉为文坛的“璀璨五彩笔”。驰骋文坛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栖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现已出版诗集21种;散文集11种;评论集5种;翻译集 13种;共40余种 [2]   。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评论集)等,其诗作如《乡愁》、《乡愁四韵》,散文如《听听那冷雨》、《我的四个假想敌》等,广泛收录于大陆及港台语文课本。2017年12月14日,余光中教授于台湾逝世,享年89岁。
科幻作家刘慈欣
科幻作家刘慈欣
刘慈欣,1963年6月出生于北京,祖籍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山西阳泉人 ,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 科幻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第九届、第十届全委会委员,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阳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同时也是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1985年10月参加工作,作品蝉联1999年—2006年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2010年赵树理文学奖,2011年《当代》年度长篇小说五佳第三名,2011年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奖,2010、2011年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科幻作家奖,2012年人民文学柔石奖短篇小说金奖,2013年首届西湖类型文学奖金奖、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三体》三部曲等,中短篇小说《流浪地球》《乡村教师》《朝闻道》《不能共存的节日》《全频带阻塞干扰》等。其中《三体》三部曲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2015年8月23日,凭借《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为亚洲首次获奖 [7-8]   。2017年6月25日,凭借《三体3:死神永生》获得轨迹奖最佳长篇科幻小说奖 [9]   。2018年11月8日,获2018年克拉克想象力服务社会奖   。2019年2月5日,刘慈欣作品改编电影《流浪地球》 和《疯狂的外星人》上映 ,8月,获2019福布斯中国100名人榜荣誉。2019年9月23日,刘慈欣长篇小说《三体》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作家王朔
作家王朔
王朔,1958年8月23日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祖籍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中国当代作家、编剧。1965—1969年,在北京翠微小学读书。1976年,从北京市第四十四中学毕业。1977年,进入解放军海军。1978年,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等待》。1983年,开始尝试经商。1984年,发表了中篇小说《空中小姐》。1986年,发表中篇小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1987年,发表中篇小说《顽主》。1991年,发表长篇小说《我是你爸爸》;同年,策划与编辑的喜剧《编辑部的故事》上映。1992年,发表中篇小说《过把瘾就死》。1993年,由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无人喝彩》上映。1994年,参与创办好梦影视创作公司、时事文化咨询公司。1997年,改编自《你不是一个俗人》的喜剧电影《甲方乙方》上映。2006年,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电影《看上去很美》上映。2010年,合作参与电影《非诚勿扰2》。2013年,参与电影《私人订制》的编剧创作。
人物专访  / 动态·集锦
名家诗歌
2023-02-01
2023-02-01
2023-02-01
2023-02-01
2023-02-01
2023-02-01
2023-02-01
2023-02-01
名家散文
2023-02-03
2023-02-01
2023-02-01
2023-02-01
2023-02-01
2023-02-01
2023-02-01
2023-02-01
评论文章
文艺观察
中国散文
2023-02-01
2023-02-01
2023-02-01
2023-02-01
2023-02-01
中国诗歌
2023-02-01
2023-02-01
2023-02-01
2023-02-01
2023-02-01
会员诗歌
2023-02-01
2023-02-01
2023-02-01
2023-02-01
2023-02-01
2023-02-01
优秀散文
2023-02-03
2023-02-03
2023-02-03
2023-02-03
2023-02-03
2023-02-03
征稿启事
诗歌专栏
散文专栏
2023-03-19
2023-03-19
2023-03-19
2023-03-19
2023-03-19
学术研究
友情链接
——
请输入要描述的内容进行内容补充